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

馬鞍山村遊



 
對於自幼居住在九龍的我,對馬鞍山的印象始於在小時候每逢農曆新年時,去住在馬鞍山的錦英苑的親戚家中拜年。對我來說,馬鞍山是一個很遙遠的新市鎮,講完。

但後來漸漸對香港歷史產生興趣,偶然得知原來馬鞍山上有一條村,村落曾經有過萬人居住,在五、六十年代,住在村裏的人都以採礦為生,這裏是一個由日本人經營的石礦場,香港的礦石曾遠銷日本。村裏有診所,有學校,有教會,在填海以前,馬鞍山村也有個碼頭,這裏曾經自成一角,自給自足,曾經繁盛過。

其實我行山上吊手岩和昂平時,也會經過馬鞍山村,但未有留意這裏的一段歷史。事隔多年,石礦場早已關閉了,今非昔比。雖然今天的馬鞍山村已變成一個人口寥寥可數的竂屋區,但我依然對此地充滿無限想像。

山村中有一座信義會教堂,在採石場時代,信義會在馬鞍山村做崇拜,派教濟品和辦學,但隨著村民遷出,以及2003年山泥傾瀉損毀了教堂,隨後一直空置。但是,信義會相當熱心於重拾當年石礦場村的回憶,於是在2012年決定重修教堂和學校,在今年年初,教堂重修完成,旁邊的信義學校也復修成為一營地,名為恩青營。恩青營定期舉辦馬鞍山村導賞團,今天終終於今天跟他們進入這個神秘的村子了。

專車在馬鞍山中心接送我們抵逹馬鞍山村村口。下車便看見一片依山而建的竂屋。信義會教堂便在山腰。



平安橋是村民的寄願,礦場環境危險,村民希望在礦場工作的家人每天都能平安的回到家裏。


現時村民也有自己種植瓜菜。


重修後的信義會禮拜堂,實而不華。


聖壇上有耶穌是牧羊人的畫像,耶穌溫柔地抱著白色的小羊,令我想起家中剛剪短了毛的白色小狗,牠也好像一隻可愛的小羊。


村中仍然有村民居住,亦有不少荒廢了屋子。現時這裏的交通甚為不便,每天只有幾班小班NR84往返馬鞍山中心和馬鞍山村,不坐車的話,要走大約45分鐘路程才到恆安邨。



導賞員教我們辨認礦石的重點︰1. 石頭較黑色;2. 石上有些閃閃的粉;3. 較一般石頭重;4. 也是最重要的,便是用磁石來測試是否有吸力﹗

要留意看過摸過礦石便要放回原處,不可以帶走,否則的話,每人都拿走據為己有,很快礦石便被大家採光,其他人就找不到了。

導賞員帶我們到石礦場的遺址,原來就在前往昂平的馬路上,由途中一個不起眼的入口進入。



從前這個荒廢的屋裏有刻有每個礦工姓名的牌,進入石礦洞前,要將名字向出,讓大家知道誰在礦洞中工作;收工時亦要謹記將名字反向下,讓人知道工人已平安離開。若果有人離開礦洞時大意忘記反轉姓名牌的話就慘了,全村人會一起搜索他。


馬鞍山村有兩個礦洞,這裏是其中一個,叫240ML。站在洞口,會有天然冷氣湧出來﹗明明外面是三十多度,但洞口會吹出只有十多度的凍風。原理是空氣從另一個洞口進入,經過洞中的水冷卻,再從這個洞口吹出,空氣對流下會制造冷風(大概是這樣吧),多麼神奇。
 
礦口已被政府封閉,我們只能在洞外遠觀這個神秘的礦洞。另外,滿地都是BB彈殼,原來這裏是War Game 熱點,唉,留下這麼多廢物……很是缺德。


這個是礦場日本人公司的辦公室,也真有點和風,感覺跟在日本近郊的屋子有點相像。

這個簡陋的屋子是當年的診所。礦工需每月上繳一小部份的薪金來用作醫療開支,然後到這個診所看醫生就不用再收費了。

信義學校的告示版

五十年代信義學校珍貴的師生合照。

馬鞍山村曾於2003年發生過嚴重的山泥傾瀉,沖毀了信義學校的一部份,這度爛牆便是當年山泥傾瀉的證據。


結束導賞前,安排了茶點給參加者,就是很特別的腐乳搽饅頭。當時礦村生活艱 苦,勞苦大眾很多時只能以饅頭來點腐乳充饑。可惜導賞當天饅頭不夠分,未能一嘗礦工經歷的滋味。

若果大家有興趣到馬鞍山村一遊,建議跟恩青營的團較為理想,自已去的話,一來未必知道各景點位置,二來有村狗,牠們會對你吠個不停。

恩青營的Facebook :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